7116.2019届湖北省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843

一、单选题

1.

1956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 何尊 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一次诰命: 余其宅兹中国(西周都城 成周所处伊洛流域的中原地区),自之乂(治理,安定)民。 此铭文表明周成王旨在(  )

A.完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解决周的大地域控制难题C.禁止在殷商旧地大行分封D.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2.

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

A.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C.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D.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

3.

宋代花鸟画家甚至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花果、某一类鸟。他们不断观察、研究, 格物致知 ,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大自然中美丽的生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物我合一是宋代画家的最高境界B.宋代画家以文人画展示个人性情C.宋代花鸟草虫画基本以写实为主D.理学塑造了宋代画家的工匠精神

4.

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5.

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 割台 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  )

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B.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D.《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6.

到19世纪90年代, 向时华人鲜过问 的西餐出现了 裙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 的局面,到番菜馆就餐也成为当时中上阶层讲排场的一种方式。这反映了(  )

A.当时国人普遍崇尚西方文化B.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C.中西合璧充斥社会生活领域D.追新慕异已是当时的主流文化

7.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 一点一滴 进化式地改善中国。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 二者的争论(  )

A.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B.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D.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8.

表1 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 

年份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学校数

955

735

1058

1234

1326

1461

学生数

97980

147094

264321

348896

405030

385521

对上解读正确的是(  )

A.文革 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C.文革 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

9.

亚里士多德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 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 公民团体 ,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 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B.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C.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D.城邦制度推动了公民政治的发展

10.

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

11.

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 莫洛托夫计划 。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据此可知, 莫洛托夫计划 的出现(  )

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2.

图5中英文的含义相当于中国的 石头、剪刀、布 (游戏)据此分析,该漫画的主题应是 (  )
图5(作者:迈博汇金)

A.欧盟内部对欧盟旗帜的意见不一B.欧元区国家对欧元改革存在分歧C.欧盟对于英国脱欧意见无法统一D.欧共体建立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转型期,英国的家庭结构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子女的 立身期 在亲子关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据本·阿莫斯研究,中下层家庭子女在外当仆佣学徒的 立身期 年龄大约在15~24岁之间;又据斯通估计,他们离家时的年龄一般在10~17岁之间。因此,尽管个人情况互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当时英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在核心家庭结构中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一旦成婚,子女多另择新居,与父母的关系已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摘编自陈勇《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材料二 ……随之而来的,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的法律支持也崩溃了。旧的司法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血缘为主的社会结构,它承认家长的特殊地位;男女不平等……它认同儒家教诲,认为父子应互相庇护,逃脱司法审判。这些反映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显然与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不协调的。在晚清和早期民国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家族社会的古老的司法基础瓦解了。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的不同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

西汉中期

西汉晚期

西汉末东汉初

东汉早中期

东汉后期

合计

统计墓葬数量

12

114

115

11

28

280

出土陶明器的墓葬数量

3

72

71

8

21

175

所占比例

25%

633%

617%

727%

75%

625%

随葬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及随葬的明器件数

34

6465

5759

810

1718

146156

0

3358

4364

11

0

72123

0

4041

2929

55

1415

8890

——摘编自丁利娜《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与关中、中原地区的比较研究》

根据所学知识从表2中提取关于汉代陶明器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初六日,大臣戴鸿慈等上书,提出中央地方官制应当以日本为借鉴,吸取各国的长处。 中国今日欲加改革,其情势与日本当日正复相似,故于各国得一借镜之资,实不啻日本得一前车之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九日厘定官制大臣提出地方官制改革大纲,征求各省督抚的意见。除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端方外,各省复电先后到齐。在官制改革过程中关于司法体制的改革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同时,清政府也分别颁布施行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各级审判厅试办暂行章程》和宣统元年(1910年)的《法院编制法》,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法律指导。但是,这样的改革也招致各种陈旧势力的反抗,很多官员纷纷上书反对官制改革。

——摘编自左媞《浅谈清末司法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官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官制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7分)

16.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开战初始,统治集团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尚能推行立宪政治,接受社会民主党右派提出的所谓 民族民主主义 新路线……然而,战事的一再失利与国内的反战情绪,使 民族民主主义 新路线和帝国宪政再也难以维持了。兴登堡、鲁登道夫执掌军权以及 兴登堡纲领 的发布,标志着在德国公开实行军事专政。
1916年8月底,最高统帅部以发布战事命令的形式公布了鲁登道夫起草的 兴登堡纲领 。其中心思想是,实行 军部独裁 。纲领规定:推行 强制措施 ,加快军火生产,增加劳动强度,抽调工人上前线。为保证 兴登堡纲领 的实施,1916年11月1日建立了由格伦纳中将领导的军事管理局,控制德国本土、被占领区和一部分帝国盟友的经济。这是最高统帅部企图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干预、对全国人民的专制统治来保证最高军事纲领的贯彻。

——摘编自孙柄辉、郑寅达编《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 兴登堡纲领 出台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 兴登堡纲领 的特点和影响。(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 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 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 。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 多者匝月不止 。置办一次, 而中人之亏去半矣 。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 以军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 ,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 乃不果增 。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在任期间他 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 。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 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 。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晨,他又极为反感, 臣道太盛,坤维不宁 。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 论奏不少贷 。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