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2.2019届陕西省宝鸡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6 浏览数:2659

一、单选题

1.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

A.控制农业生产区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防止地方离心力

2.

《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佣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各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遂作两税法。上述材料表明两税法的设立(  )

A.为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为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C.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D.保障农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

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

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满清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

4.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  )

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C.轻徭薄赋,与民休息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

5.

罗马征服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完善是由于(  )

A.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统治阶级对民众权利的关注C.被征服者的不满与抗争D.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

6.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434500元。主要以面粉业和纺织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最快。上述变化说明(  )

A.此时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来力量制约明显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D.民间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借鉴。下列现象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的开辟B.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8.

伏尔泰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就成为他猛烈地、不倦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注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材料表明启蒙思想家(  )

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更有适用性B.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曲解中国文化C.借助中华优秀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D.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深刻

9.

市场经济要求由独立、明确的所有权,否则无法进入市场交换并获得收益。17世纪,一系列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手工工场、公司都拥有了独立的所有权,要求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1624年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专利保护条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B.产权意识和专利意识增强C.公司制管理模式的确立D.试图扩张世界市场

10.

美国第41任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于2018年11月30日去世,他创造了美国最长寿的前总统记录,退休后的26年间,布什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下列现象发生在布什任期内的是(  )

A.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进入 滞胀 时期B.美国政府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的政策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录
C.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在纽约会晤D.美国对苏联实行 超越遏制 战略

11.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 冰山原则 ,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 冰山原则 这种手法(  )

A.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B.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C.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D.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

12.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 。这一观点描述的社会现象是(  )

A.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B.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C.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D.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天花是中国所认识的最古老疾病之一。16世纪下半叶,人痘接种开始在长江中下游施行;18世纪时,一位痘医声称: 中土高贵之家的子女80%都经过人痘接种 。这一时期,政府通过惠民药局等向贫民提供医疗帮助的传统最终消失,地方上的慈善家组织起施医局,给一方乡里提供药品和医疗照顾。中国人对隔离检疫缺乏兴趣,道学家宣称:当一个人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留下来照顾病人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会使疫气不敢近身。
17—18世纪,天花对英国的侵袭程度增强。与腺鼠疫的长期斗争使英国人懂得检疫和隔离的价值,各地建立了用于隔离天花病人的传染病院。在理性化思潮的刺激下,一批具有社会良知的中产阶级涌现出来,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的门诊医院和小诊所相继问世,致力于提升公共卫生水平。1760年以后,由君士坦丁堡传入的人痘接种技术在罗伯特·萨顿的革新下变得更加简化、安全,得到广泛接受。18世纪90年代,杰出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介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并通过广东传入中国,但到新中国成立前天花发病率仍高达200/10万。

——摘编自(美)肯尼思·F·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两国在应对天花时的相通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相对于中国的有效应对措施,并简析其施行的历史背景。(14分)
(3)英国的应对方式对当代中国的流行病防治工作有哪些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表单位:亿元

年度

支出总计

经济建设支出

占比

社会文教支出

占比

国防支出

占比

行政管理支出

占比

其他支出

占比

1978

1122

739

641%

19

131%

1678

15%

5285

47%

3546

31%

1992

3742

1612

431%

9699

259%

3779

101%

4632

124%

3180

85%

2010

89874

20715

342%

25596

285%

5329

59%

19143

213%

9059

101%

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毫无悬念地成为 前三甲
材料能 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原因分析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东晋统治者将江南贵族当作比自己低一等的阶层来对待;而与皇家一同南下的官僚垄断了中央政府要职,个人的仕途也完全由门第决定;与当地居民的 黄籍 相区别,南渡北民的户籍被称为 白籍 ,他们拥有的土地被免去租税。
掌握兵权的刘裕参与朝政后,将白籍编入本地户籍,对之前 置身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土地和人民课以税役 。之后挥师北上,占领洛阳、进逼长安,但故都的荒废景象最终促使他放弃北伐、回师篡晋建宋。之后,他表面上尊重贵族的既得利益,原样保留了曹魏以来设立的顾问机构 中书 。但又任命寒士担任其属官中书舍人,将他们召入宫中谋划政治上的机密事宜,再将决定传达给中书长官加以实施。宋在统治了六十年后被大臣萧道成所灭。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裕改革的作用。(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曾担任晚清同治帝、光绪帝的师傅。同治十二年,母亲去世,他回籍丁忧,一些官员如曾国荃、丁日昌、高心夔等人均先后向他赠银,他认为受之有愧,坚决不要;对侄辈、侄孙辈严格管教,家中子弟之事,从不请托他人,教导子弟认真做人、谨慎为官,注意操守;刑部主事朱寿镛因受贿被人告发,革职永不叙用,朱氏有恩于翁家,求翁帮忙,翁同龢认为不能因私害公,要朱氏认真反省,好好做人。

——《翁同龢:一位清廉的政治家》

材料二 翁同龢和李鸿章有隙,翁为清流派领袖,李鸿章则为后党重臣,翁、李之争是同、光年间党争的重要体现。翁同龢六十年为官,终其一生所涉重大事件,有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假错案,为晚清中国法制体系自我完善之典范;有支持盛宣怀等创办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康梁等维新主张亦皆由翁氏极力向光绪推荐,又密奏光绪 教育为自强之本,未可遏阻,使天下寒心 ,复亲自起草成立京师大学堂的奏章,主张废除科举,开经济特科,采纳康有为等汰冗员、停捐纳、修则例、裁绿营、练新军、办学堂、荐人才、修铁路、开银行等十二道新政,自是打开晚清政改新局面,翁本人更代光绪拟《明定国是诏》,是诏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掀开戊戌变法一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翁同龢被称为 廉洁政治家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思考翁、李党争的实质是什么?归纳翁同龢为光绪年间社会变革的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