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7.2019届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1787

一、单选题

1.

《周易·系辞上》云: 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 ,又云 一阴一阳之谓道 。材料意在说明(  )

A.阴阳相克是万物的本源B.规律源于对经验的总结C.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D.道家学派源于《周易》

2.

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 奇异库 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

3.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 安史之乱 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4.

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这一做法的意在(  )

A.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B.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C.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D.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

5.

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

6.

下图是中国1840—192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化示意图(图8)D到E段变化的客观条件是(  ) 
图8

A.中国人民争取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入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推动

7.

1960年11月3日,中央下达了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其中第10条规定: 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 1964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代替私商工作的指示》,将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政策B.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泛滥C.当时国内和世界各种关系的复杂性D.中苏关系恶化下的理性选择

8.

2010年1月 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 新生代农民工 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党和政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C.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巨大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

9.

古希腊艺术是罗马艺术的源头,但是二者发展中也呈现出一定差异。古希腊在艺术的追求上是一种 自然 的完美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而古罗马则是个人英雄主义与民粹主义横流。这种差别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繁荣程度不同B.二者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C.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同D.二者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

10.

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  )

A.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C.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

11.

1987年7月苏联《消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污蔑 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 。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据此可知(  )

A.美国的和平演变产生一定影响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C.苏联共产党开始放弃执政地位D.社会主义价值观遭到颠覆

12.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北约行动要遵守联合国宪章规定, 避免采用不合联合国宗旨之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北约只有受到武装攻击时,才可行使自卫权力,并且 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1991年,北约《联盟新战略概念》重申上述原则,同时也提出北约要 在和平、危机和战争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可以 提供军队去执行联合国使命来促进全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政治渗透B.北约沦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C.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D.北约已转变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实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体制,简称 分灶吃饭 。1980—1984年,实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体制。1985—1987年,实行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体制。1987—1993年,实行 多种形式包干制 。在 1985年针对地方增收积极性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困难局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具体包干方法包括 收入递增包干 总额分成 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 上解额递增包干 定额上解 定额补助 等。财政包干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看重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地方在与中央的财政博弈中,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获取自身利益,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在财政包干体制下,税收优惠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税收调节功能弱和产能过剩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要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而财政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行为模式。首先,税权划分增强了中央的财政集中度,扭转了中央财政困难局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显著调动了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其次,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并通过辖区间的经济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等,但是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不足。

——摘编自吕冰洋 台航《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发挥两个积极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财政包干体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税制改革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财政改革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个 华夏化 的文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 华夏文化圈 。宋元时代开始,中国文化国力开始超出东亚文化圈,通过启发西方的现代化运动,最后影响到全世界。马可波罗那一代人发现世界最重要的意义是发现中国。他们在中国形象中发现了新观念,发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世俗精神,中国形象成为财富与君权的象征,无论经济维面还是政治维面,都表现出欧洲文化的向往。……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 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 在过程上基本相同。……世界文明是由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力量在不同领域的相互创造、生成的相互依存的系统,现代化既不是西方独自的发明创造,也不可能为西方所独享。

——摘编自周宁《世界是一座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构建》

材料中 含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诸多信息,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政府推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是 政府对于人民的重要责任之一,在人民方面,本为应享之权利之一种 。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到来,特别是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市场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福利支持的功能变得式微,福利保障这一问题被推向了社会和政府。洪仁玕、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都提出来建立福利制度的方法。民国建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专为劳动群体创立的 浦东新邨 内,进行了诸如改良居室、提倡卫生、普及教育等一系列的福利实践活动。……公务员作为国家政权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果其福利制度都没有或者福利得不到保障,那么显然国家机器不能顺利运转。
无论是早期的北京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都对公务员的抚恤做出了立法规定,并做出了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制度性安排。公务员福利制度迎合了广大有志青年职业选择时追求稳定的心理。国民政府关于公务员福利制度的立法和以及公务员福利制度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稳定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进而实现国家的管理功能。……在推行公务员制度时,地方军阀为了各自利益,表现出消极配合甚至恶意抵触的态度。民国时期长期的国内外战争使得公务员福利制度的推行得不到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因素导致都导致了公务员福利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摘编自王 磊《民国时期公务员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建立公务员福利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福利制度。(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 世纪30 年代以来,随着法西斯势力不断增长,国际和平反战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于1927 年,由共产党人巴塞、作家罗曼·罗兰和高尔基、宋庆龄等国内外爱好和平人士发起。1932 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一次题为 《经济抵制》的讲话中呼吁,美、英、德、法四国政府应当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英国的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甚至发起了组建志愿军的活动,他们意图在中日军队之间构筑人墙,从而制止日军的侵略。
1929 年7月,在宋庆龄女士的努力下,上海的反帝大同盟首先成立,随后又相继成立了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和哈尔滨反帝大同盟。绥远的反帝大同盟在1932 年建立。同盟在成立后,出版 《血腥》油印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33 年建立了 抗日救亡会 ,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赞扬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等。1933 年初,成立归绥中心县委,主要活动有 一、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抓住时机开展兵运; 三、在农村建立革命武装。同盟的一部分成员成立了文艺同人团体 塞原社 ,塞原社在《塞原》、《新绥远》等刊物上,刊登有关介绍新诗歌运动的文章,同时也积极地呼吁人们抗日救亡、反帝反战。
(1)根据材料,概括绥远反帝大同盟的主要活动。(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绥远反帝大同盟成立的主要原因。(9 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人,幼年的史良跟随身为塾师的父亲读书,常听父亲讲述屈原、文天祥、史可法、洪秀全等故事。1922年,史良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史良半工半读,课余兼做社会工作,得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期间她还主编了杂志《雪耻》,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1927 年被扣上了有 思想问题 的罪名,在狱中,她看到一些共产党员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1年起,史良开始当律师。她立志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保障民众的合法权利。史良是著名救国会 七君子 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史良利用外事活动, 热情地向国外朋友介绍中国妇女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愿。

——摘编自祝小茗《七君子之史良

(1)根据材料,概括史良的优秀人格品质。(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史良优秀人格品质形成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