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3.2019届云南省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2245

一、单选题

1.

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对 陪臣执国命 ,曾哀叹 天下无行,多为家臣 ,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

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2.

中国古代有轻讼、贱讼、厌讼的思想,世人多以 重义轻利 的道德说教来反对诉讼。宋代袁采在其家训中则是从买卖借贷契约、诉讼成本等角度规劝减少诉讼,这反映出(  )

A.家训具有社会教化作用B.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C.儒学复兴影响世风民风D.士大夫义利观明显转变

3.

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 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 ,并提醒消费者 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 。材料反映出(  )

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

康熙曾发布 容教令 ,认为西洋传教士 仰慕圣化 劳绩甚多 无违法之事 ,其传教活动 不必禁止 。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5.

清末有奏折称: 自新政改官制添设各部,各部堂官误会破格用人之义,流品之杂,名器之滥,亘古未有……乃市侩胥吏,弹冠相庆,皮毛新学,一岁三迁。 材料反映出官制改革(  )

A.改变了传统选官标准B.加速了政体改革步伐C.效果与初衷不尽一致D.加剧了官僚队伍腐败

6.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  )

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C.促进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7.

抗战期间,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  )

A.抗战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B.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民族资本家是抗战的重要力量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8.

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 
单位:亿元

年份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9

867

616

497

1960

1090

547

457

1961

611

451

559

1962

486

434

584

A.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B.纠正 倾错误取得成效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

9.

伯里克利与外邦女子育有一私生子,在伯里克利晚年失去两个公民儿子后,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这体现了雅典(  )

A.人文关怀的普遍性B.法律执行的随意性C.公民大会权力扩大D.民主政治的狭隘性

10.

马克思曾这样设想: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11.

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  )

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

12.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 特洛伊计划 ,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 真理 传到 铁幕 后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目的是(  )

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为了振兴经济,向城市输送数量多、质量好的人才,苏联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指示和决议,着手整顿农村普通教育。联共十七大(1934年1月)规定从1937/38学年起把农村地区四年制小学毕业生全部招入五年级学习。1929~1937年农村新建学校26351所,占新建学校的82%,接纳学生6116000名。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农村就学人数达到2700多万名。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学校中有4所七年制学校和1所中学,而1955/56学年,差不多每3所学校就有1所七年制学校,每10所学校中就有1所中学。1955/56学年,全苏55.6%的学校设在农村,比1914/15学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

——摘编自《苏联农村教育的演变及其历史成因》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政府基本上对农村教育没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 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的目标,加强了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1953年我国小学生人数已达到五千五百余万,与中国历史上小学生数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在冒进的路线指导下,全国开展了缩短学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学生被迫辍学,使得农村教育迅速滑落,学校规模急剧减少,小学生升学率由1952的96%,骤减到1962年的6%。总体而言,这个时期我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全国普遍教育严重缺失,但党和政府始终将扫盲和构筑小学教育多元体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摘编自《建国后30年中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30~50年代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目的,并概括其发展的特点。(1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苏农村教育发展的共同因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渐变论 强调事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平稳而缓慢的过程, 突变论 则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突变过程犹如一个个关节点,渐进过程就是线,将其连结成由低向高不断发展的曲线。持 渐变论 视角看待历史者,往往重视历史发展的量变,即渐进性、一连续性、延续性、传承性;持 突变论 视角看待历史者,往往重视历史发展的质变,即阶段性甚至断裂性。

——摘编自《用渐变论突变论洞察历史》《历史发展中的渐进过程》

选取其中一种视角或结合两种视角,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论述。(要求:视角清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五代十国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唐代的铜钱。当时销熔铜钱以铸铜器出售的行为屡禁而不止。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又都使用中原的铜钱,政府屡禁输出也无效。现钱缺乏导致现钱增值的情况持续到宋朝。
后晋采取 无问公私,应有铜者并许铸钱 的政策,后来禁止私铸铜钱,只许官铸钱。后周世宗 采铜兴冶,立监铸钱 除朝廷法物、军器官物、寺观内物外 ,其他铜制品都用来熔铸铜钱。十国大都也铸钱,据《文献通考》称: 诸国割据者,江南(南唐)曰唐国通宝,又别铸如唐制而篆文,其后铸铁钱 两浙(吴越)、河东(北汉)自铸铜钱,亦如唐制;西川(前、后蜀)、湖南(楚)、福建(闽)皆用铁钱与铜钱兼行,湖南文曰乾封泉宝 商旅出境,无所用之,皆易他货而去,故能以境内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五代十国现钱缺乏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代十国货币改革的特点。(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的战火点燃之后,法国社会各界立刻被一片同仇敌忾的狂热所笼罩。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普法战争结束以来, 复仇意识 在众多法国人中广泛传播。在其广泛传播过程中,巴雷斯、戴鲁莱德等作家、诗人的鼓动起了巨大作用。费里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仅使法国的小学教育成为世俗的、免费的、义务的,而且还成功地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家和广大小学教师功不可没,特别是史学家拉维斯,亲自撰写《一年级法国史》《一年级公民教育》等小学课本。在这些课本里,往往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战争虽然不是多半要发生的,但却是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法国必须保持武装,时刻准备自卫……”可以想见,用这样的教材教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早已在精神上作好了投入反德战争的准备。

——摘编自《法国知识分子:一战中不该被忽略的群体》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民众爱国情绪高涨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知识分子对战争的影响。(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郭嵩焘是晚清首任驻外公使,当时有人嘲讽他道: 郭嵩焘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离开)父母之邦 。1876年12月赴英途中,他历经香港、新加坡、锡兰等地,游览了各地名胜古迹,参观了学校、官署,对当地的社会现状有了较真切的了解。他逐日详记所见所闻,成书《英轺纪程》,此书寄回国内后,遭守旧派群起攻之,被毁版停印。
驻外期间,郭嵩焘走访英国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学会等,结识了不少数学、化学、天文、地理、海洋、测量、植物、医学等方面的科学家;他虽年已六旬仍孜孜学习英语;在出使英、法期间,上疏清廷要求在海外设立领事,保护侨民;在太古洋行趸船移泊案、厦门渔民被英商残害案、英轮撞沉华船赔偿案、英商虐待华工案等项交涉中,郭嵩焘都能据理力争,维护或挽回了一些民族权利。

——摘编自《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遭受攻击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驻外期间的主要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