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7.2019届江西省九校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629

一、单选题

1.

《诗经》相传孔子编订。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 无邪 ,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待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  )

A.《诗经》符合儒家思想理念B.符合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C.先秦诸子大多推崇《诗经》D.《诗经》相传是孔子编订

2.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 。在《货殖列传》中又说:掌权者应该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B.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C.司马迁的言论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发展D.司马迁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3.

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 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  )

A.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

4.

下表是杨度(1875—1931年)的历史活动概括:

维新运动时期

接受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君主立宪。

清末到民初

始则反对共和革命,则发表《君宪国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22

杨度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9

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

据表格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杨度活动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趋势B.社会环境影响个人政治发展方向C.杨度的政治立场呈现出摇摆不定D.历史人物个人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5.

1934年9月1日《申报》刊登的三星牙膏广告画(如下图): 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丈夫挤牙膏,背景为穿着睡衣的丈夫正在洗漱 这则广告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B.广告发挥了教化女性相夫教子的作用C.文化生活对传统的维承和反叛的特征D.时髦女性登上广告助推三星牙膏销售

6.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这样的小故事:某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衣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结构急需得到调整B.一五计划导致经济比例失调C.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D.倾错误影响农业发展

7.

罗马最高裁判官法是一种通过最高裁判官的实践对原有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对当事人权益进行合理救济的衡平法。……经过国家认可而发生普遍的约束力,从而形成最高裁判官法。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不注重于形式,体现了所谓"公平合理 原则,对罗马万民法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由此可知最高裁判官法(  )

A.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B.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C.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D.使罗马法形成比较完整体系

8.

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9.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

7%

63%

53%

2%

科学

18%

46%

7%

51%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C.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D.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

10.

1952年,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英国拒绝参加该组织的谈判。其原因主要是(  )

A.国内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B.遭到六个成员国的强烈抵制C.法德两国尖锐矛盾的影响D.拥有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优势

11.

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B.有利于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
C.该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已初见端倪D.在各大国的共同推动下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2.

《马拉之死》的作者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说: 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他还说: 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 下列作品中与上述名言不符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二、材料阅读

13.

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类定级,对不同程度的货团者给予不同的教济扶助……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 贫不能自存者 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 纳票补官 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古人在注重临时性救助的同时,也注重系统性扶持。仍以宋代为例,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

——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在贫困及消除贫困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消除贫困问题的坚定领导力量,全体中国人民尤其农民群众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化是反贫困的基本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开始指引中国农民的合作化建设,指出 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 。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 共同富裕 理念……后,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即在几年内 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黄承伟 刘欣《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贫困教助思想并分析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反贫困思想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扶贫思想的现实价值。(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1640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

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840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844

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8

洪秀全写成《原道党世训》

欧洲革命《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1859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61

设立总理衙门、俄国公使入驻北京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6

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1898

戊成变法

美西战争

1905

同盟会成立废除科举制度

俄国资产阶级革命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从表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回眸】(15分)
材料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宏现调控部门,主要是将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不再到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信息产业部,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将煤炭、冶金、机械等9个工业部先改成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2000年全部撒销);将国家科委更名为科技部,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土资源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机关行政编制要精简50%的要求,是历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按照国务院部署,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 三定 规定。在3个月内,国务院51个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19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 三定 规定先后审议批准、陆续下达并组织实施。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精简为29个。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地方的职能100多项;部门内设机构减少200多个,精筒了四分之一,改革后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23万名减至1.67万名,精简了5%,分流干部的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摘自中国机构编制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苏德互不慢犯条约》,称 今天我们明白了与纳粹德国签订的任何形式的条约都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 不道德 苏联始终努力在欧洲创造一个反法西斯同盟,这个计划失败之后才签署了条约 当苏联意识到自己正独自面对纳粹德国时,苏联不希望两国爆发直接的冲突,于是就诞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俄罗斯文化部长弗拉基米尔·梅津斯基声称签署该条约 是斯大林伟大的外交胜利
作为合约签署的另一方,德国总理默克尔谴责了这份包含秘密瓜分波兰和把波罗的海诸国划拨给苏联的秘密协定,同时坦诚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默克尔说: 在我个人看来,除非你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那些秘密条款,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会签订这份条约。 就这个观点来说,我认为这个条约是不正确的,它建立于一个非法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新浪网《普京为二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辩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沈葆祯,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投编修。1854年(咸丰四年)耀御史。1862年(同治元年)经曾国藩举荐,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榜等镇压太平军。1866年由左宗棠保荐,继左任福建船政大臣,专主福州船政局。翌年拒绝福州税务司、法国人美理登充任船政监督的要求,反对法国领事巴世栋干预船政。同时,重视西学,任用熟谙西法、通晓外语之人才:招收第一届学习造船与驾驶的学员,使船政局成为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和海军将领的培养基地。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时,受命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乃率规队驶往台湾,部署防务,加强战备,在给侵台日军司令西乡从道的照会中宣布 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与人 ,遏制了日本侵占台湾的行动,使日军退出台湾。继对开发、经营台湾颇有建树,购买机器,开采基隆煤矿,奏请开垦台东高山族聚居地,加强闽、台间的政治、经济联系。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筹建南洋海军,与李鸿章同为清廷筹办海军的主持者。
(1)据材料,概括沈葆桢主要举措。(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的上述活动。(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