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8.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2 浏览数:1613

一、单选题

1.

邓小平指出: 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意在强调(  )

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解放思想D.群众路线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必须坚持搞市场经济,决不能回到过去那种僵化的计划经济。然而,中国需要的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吸纳文明成果的包容性,有不断改革的能力和自我调适的空间。该学者(  )

A.对计划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对中国经济改革是全面肯定的C.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完美D.高度评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 死角 。材料体现了 四个全面 中的哪一项内容(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理论家的 自我设计 ,也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以后的水到渠成 ,而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 思想进程 与事物自身的 历史行进 相结合。这句话表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根植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B.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C.与经济发展没有密切关系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5.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发达国家B.我国以前的社会矛盾已经得到解决C.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时代社会发展状况影响社会矛盾

6.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根本大法。这体现了(  )
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②在总体上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③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④改变了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在研发经费方面,1987年日本是中国的近10倍;至2015年,中国比日本多25万亿日元,中国研究人员人数远超过日本。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由 跟跑者 变为 并跑者 ,甚至是 领跑者 。据此可知,改革开放40年来(  )

A.中国在科技上已经遥遥领先日本B.重视科技是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C.我国在科技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D.科技创新助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8.

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 707”项目,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海权意识增强B.综合国力提升C.国防实力增强D.造船工业进步

9.

过去开放政策以鼓励出口为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2006年,明确提出 积极扩大进口 ;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扩大进口的表述从 积极 修改为 主动 。这反映了我国(  )

A.市场经济基本确立B.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C.综合国力连续提升D.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10.

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解读合理的是(  ) 

A.1978—1980年总额变化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影响B.2001—2005年比重上升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
C.1978—2008年总额变化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1978—2008年总额变化说明经济总量在稳步提升

11.

2017年度《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中,中国有76制造业企业上榜,企业上榜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如华为、格力、联想、海尔等。它表明了中国(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国际的竞争力增强C.制造业整体水平高D.民营企业比例较大

12.

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 707”项目,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海权意识增强B.综合国力提升C.国防实力增强D.造船工业进步

13.

随着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公路桥梁——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伶仃洋增添了一道优美风景,这座跨海大桥,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绕在海面上,犹如一条优雅弧线绵延伸向远方。港珠澳大桥的开通(  ) 

A.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B.说明了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C.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D.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

毛泽东同志指出: 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 根据这一理论,习近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话语或战略,要获得生命力,就必须提高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制度和规则中寻求持久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此可知(  )

A.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景C.中国发展道路要求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D.二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

16.

全国人大代表潘越说: 深圳在法治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文化教育软环境方面的全面领先,是促成其发展成 创新之城 。创造 深圳奇迹 的重要原因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坚持 科学发展观 的理论指导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引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17.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天然盟友。 一带一路 沿线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积极与这些国家的政党扩大交往,谋求共同发展。由材料可知(  )

A.中国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B.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D.中国重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18.

新时代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个性特征日趋显现和成熟,而成长的烦恼也相伴而生,唯有不断继续创新,丰富话语,实现超越,才能规避各种风险迈向更高的阶段。文中的 个性特征 成长烦恼 的含义指(  )

A.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全球化话语权有待提高B.政府履行市场经营权和世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C.我国公民不断国际化和南北经济差异日益明显D.经济全球化主导地位和中美贸易之间矛盾不断

19.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 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它宣示了中国同国际社会一起走合作共赢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是(  )

A.中非关系面临新挑战B.中非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C.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D.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

20.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底成立,是中国主导创建的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截至目前,已有77个国家加入了亚投行。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中国(  )

A.加强区域金融合作B.创新投资和融资形式C.不断扩大对外开放D.改变国际金融旧秩序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现有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材料三 习近平在 十九大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要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民生建设的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摘编自《瞭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并指出材料二所说的 邓小平理论 的核心精神实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

三、开放性试题

22.

材料下表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到2007年人口生育率变化
中国的生育率转变:1950~2007年 

——引自陈卫《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人口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图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