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5.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1492

一、单选题

1.

《孟子梁惠王上》: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  )

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2.

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  ) 

A.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B.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3.

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  )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B.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C.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

4.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

从明朝开始,西人 掠食小儿 的传说,在底层民众和士大夫中广为传播,经历四百年的酝酿,在晚清特定的土壤中,传说愈盛,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因为(  )

A.国人传统排外心理的折射B.近代民族危机愈演愈烈C.传统华夷观念和巫术文化D.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方式

6.

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诚然如天渊之别,如表所示

时代

戊戌时期

大革命时期

评价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地位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

兴绅权以兴民权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 历史记忆 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7.

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 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也就是我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群众大会……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 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B.抗日民主政权日益健全C.解放区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群众路线得到基本贯彻

8.

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 只公不私 。为此,党的文件指出 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 。这一政策(  )

A.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B.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9.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 蛊惑青年 崇奉新神 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D.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10.

15、16世纪时英国国王一再颁布法令禁止圈地,限制牧场主养羊的头数,同时增收租税;而在17世纪中后期以后,英国政府则通过一道道圈地法案,支持圈地运动,圈地政策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在于(  )

A.英国资本主义农牧场的迅速发展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C.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D.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11.

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

年份

事件

1929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

联共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

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

A.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C.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12.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冲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各种贸易壁垒,形成一种 无国界经济 和全球化的贸易,这就使得主权国家的 经济国界 弹性越来越大, 行政国界 的作用越来越模糊。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向全球性市场开放其经济的压力和发展机遇,越来越难以依靠关税和配额限制等传统手段保护本国经济。这说明(  )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主权面临严重挑战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市场力量的全球扩张制约国家权力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它与元代并处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历史曲线的最高段。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大致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相对自成体系的区域,各区域中大小港口并存,形成多层次结构。与这种结构上多层次相适应的是市舶机构从市舶司、市舶务到市舶场的设置。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商人贩运的规模、朝贡往来的数量、政府的抽买数额都显著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常达上十万斤,价值数十万贯。宋代以后,与中国交往最为频繁的国家都是中国的主要海上贸易国,……对外贸易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南海上,西北丝路独占鳌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1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主导的海外贸易格局的形成背景,并从世界影响角度简述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11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 文革 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面貌。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少平高考落榜后,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1979年春,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 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 闯荡世界 ,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该准确全面)

1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以后,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文帝即位当天立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 不主事,不置府僚 ,三公 参议国之大事……无其人则阙 ,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五省之外,设御史台掌监察;都水台掌水利。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内外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内外官员的控制和纠察。……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进行废除。
开皇三年,文帝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同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同时还并省诸郡。官吏任用方面,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 上考课 (汇报工作)。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 ,进士、秀才等科,有的虽是沿袭前代故事发展而来,但至此已发生质变。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官制改革的意义。(8分)

16.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战后它有了一个谋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夺取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这一地区争夺霸权的主要对手是日本。日本在大战期间乘西方列强忙于欧战,大肆在远东扩张。战争结束时,它几乎操纵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数而居第一位,英国被排挤到第二位,美国仅居第三位。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又攫取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德属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岛屿,加强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同时,《英日同盟》的存在对美国也是一个严重威胁,因为一旦美日发生冲突,英日海军舰队的联合,将会在太平洋上置美军于不利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俄、德、法三国退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目标并简析其在会上是如何实现的。(9分)

17.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 两弹 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并指出其历史背景。(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稼先。(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