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3.2019届广东省揭阳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1000

一、单选题

1.

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 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 天下一家 ,周天子 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

北宋大儒张载说: 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可忧者 ,他认为 政术 应当吻合或遵从 道学 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得到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认同。这一思想(  )

A.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B.有利于对皇权的制约C.推动法家和儒家思想合流D.是理学形成的标志

3.

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 死罪日报,终不能止 ,这种现象反映(  )

A.铸钱暴利巨大B.白银成了法定货币C.明朝政治腐败D.商品经济发展快速

4.

天文分野 就是将周天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自《史记·天官书》将二十八宿分别对应。汉武帝十二州地理系统之后,中国就形成了 分野止系中国 而环海四夷概不与焉 的文化地理观念。明清时期却将台湾、西藏、新疆也纳入中国传统分野体系中。这反映(  )

A.中国天文地理学研究有新的发现B.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天文地理学研究C.分野止系中国 传统天下观被冲破D.中国的国家疆域与政治主权的延伸

5.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在中国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湾和长江下游进行水文调查,并绘制海图,公布调查结果。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B.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C.水纹调查有力配合了英国的军事行动D.水文调查属于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

6.

清末新政、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出现了三次经济立法高潮,这些经济立法(  )

A.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B.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目的都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都强化了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

7.

五四运动后,胡适针对 保存国粹 的主张发起了 整理国故运动 ,提出要用评判的态度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希望青年不要整天排队游行,高喊打倒英日强盗,那算不得救国事业,要安心独坐图书馆,整理国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胡适思想走向复古守旧B.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C.体现出科学理性的精神D.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8.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 土洋并举 以土为主 的变化过程。 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 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 土办法 ,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  )

A.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C.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是 大跃进 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

9.

古希腊人崇拜的神,与人有着一样的七情六欲,与人有着一样的形体。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崇尚自然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反对神灵崇拜

10.

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  )

A.强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

11.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共产党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到1951年,各国共产党势力便迅速衰弱。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西欧各国经济快速实现了恢复发展B.冷战切断苏联对西欧共产党的支持C.西欧各国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活动D.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影响共产党的形象

12.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 超越遏制 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 国际大家庭 ,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

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畬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材料二 1942年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一个战略构想:帮助中国成为 强大、统一、民主的大国 。这一 使中国成为大国 的战略,包含两项具体设想:第一是在国际政治方面,邀请中国参与反法西斯联盟,成为 四警察国家 之一, 防止或遏制侵略行为 ,维护世界秩序;第二就是促使国共两党合作,以和平方式建立强大、统一、民主的中国。围绕这一构想,美国展开种种政治上的努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材料三 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1978年12月1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提出这一战略构想的意图及其失败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年代四部曲》是英国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的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
第1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9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的硝烟中诞生。革命的年代是一场新旧交替的双元大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自由主义功利政治携手改造欧洲,从而开启由欧洲主导的现代世界。
第2部《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的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与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
第3部《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帝国的年代是一则写满矛盾的扩张和死亡故事。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
第4部《极端的年代:1914~1991》:
在资本主义一路凯歌声中,20世纪到来了。它没有像革命时代承诺的那样走向美好,相反,却步入极端。生活在1914—1945年的人难免产生末日之感, 1945年之后的世界,敌对的双方都不可思议地用二元对立这种极端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政治、经济、价值观念,斗争了几十年。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年代,运用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紧扣主题,史实准确,阐述充分合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 文明开化 的改革口号,要求 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
《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育受到轻视,小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育内容反动的现象。
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 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 的道德教育,初步确立了 和魂洋才 的教育立法指导思想。1885年又颁布一系列《学校令》,主要吸收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 善良臣民 的道德教育。
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 重国宪 遵国法 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 特殊利益 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 骚乱 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
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 保护权 。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1902年英日结盟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提供的英日同盟发展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变化。(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八思巴(1235年-1280年),藏传佛教高僧,萨迦派第五代祖师,也被认为是达赖喇嘛的前世之一。他 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 ,加之出身于名门望族,故人们尊称其为八思巴(藏语 圣者 之意)。自吐蕃王朝灭亡后数百年间,西藏政治分裂,贵族争斗,民生艰难。蒙古汗国崛起之后,蒙古统治者就试图把喇嘛教作为联系西藏上层的重要纽带,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藏族人士治理西藏。是抗拒强大的蒙古势力,还是臣服于之蒙古以求得和平,休养生息,在这重大的命运抉择之刻,1244年十岁的八思巴跟随其叔父(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赴凉州与蒙古大汗谈判。1251年十七岁的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第五代祖师。从此,八思巴挑起了完成西藏归顺蒙古汗国,将西藏统一于元朝的历史重任。
1253年,忽必烈在八思巴的影响下归依佛教,1260年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事务。不久又命八思巴领宣政院事统辖吐蕃地方行政事务。1266年八思巴创制出蒙古新文字敬献元世祖,忽必烈加封为 帝师 ,八思巴文成为当时元代的官方使用文字。1271年八思巴在皇太子护送下回西藏。回藏后,八思巴整饬西藏地方事务,筹建行政机构,清查户口,确定贡赋,设置驿站。自此,西藏地方纳入元朝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1280年八思巴圆寂于萨迦寺,忽必烈追赐 皇天之下大地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之号。
(1)根据材料概括八思巴受忽必烈赏识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八思巴的历史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