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6.2019届安徽省芜湖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754

一、单选题

1.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 天下一家 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 人文教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

2.

汉文帝时期,变 抑商 政策为 惠商 政策,下令 开关梁,驰山泽之禁 ,实行后,出现了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的隆盛局面。这些措施(  )

A.结束了汉初的 无为而治 B.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C.放弃了传统的 重农抑商 D.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

3.

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料

结论

A

《唐会要》卷86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非州县之所不具备设市条件

B

王建的诗: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草市普遍出现

C

《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有瓦子50多处,游艺场所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宋史》卷466记载:淳化中,明州初置市舶司,与蕃客贸易,命知颟往经制之。

市舶制度开始建立

4.

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B.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C.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D.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5.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  )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自然经济瓦解彻底C.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6.

在题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下图),写有 政府 二字的一只手,把 青岛 送进小犬之口,而 抵制日货 之手则捏住了 小犬 的脖子,不准将其吞下,正好与 政府 之手的作用相反。该漫画能反映出(  )

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B.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C.当时群众爱国运动高涨D.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

7.

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并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表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C.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D.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

8.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该道路的特征是(  )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受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影响

9.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了罗马法(  )

A.程序严谨体系缜密B.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推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10.

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 光荣革命 以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由 少数人的统治 代替了一个人统治国家。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据此可知,英国议会(  )

A.是英国历史的逻辑结果B.与专制王权水火不容C.促进英国完成工业革命D.奠定了现代民主基础

11.

下表是1913年至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其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苏联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全世界100%) 

国别

1913

1937

备注

苏联俄国

26%

137%

1913年—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世界快143倍。

德国

153%

116%

法国

66%

57%

英国

121%

93%

美国

382%

9%

其他国家

252%

178%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B.苏联未受经济危机任何影响C.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D.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

12.

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 美国优先 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反映了(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材料二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 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 的一个实例,并加以阐述。(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仿行宪政的特点。(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牛奶的食用和传播 

中世纪

经常食用乳制品被视为贫困的标志。

1871

巴斯德灭菌法发展到成熟阶段。

19世纪末

英国、法国、俄国人分别将奶牛带入中国;火车的运行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

1906

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

1910

居住在天津的德、俄、意、日等多国商人已经开始经营乳牛场。

1926

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

1950323

法国政府强制规定必须销售用蜡封口的瓶装牛奶。从此,瓶装或纸盒装牛奶的销售日渐普及。

20世纪90年代

瑞典利乐公司把无菌复合纸包装从北欧带到了中国,直接推动了中国乳业10”的到来,让牛奶成为家家必备的日常食品。

21世纪以来

高铁:互联网购物等消费方式的普及,促使国内乡镇地区消费者能力逐渐增强,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提取明确,论题紧扣信息,阐述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 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拒绝了。当1942年7月英美暂时搁置登陆西欧的 痛击 计划时,斯大林迫于苏德战场的紧急形势和对盟军军备物资的需求,只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当1943年5月 三叉戟 会议上和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了。本来就不太好的英美与苏联的关系现在变得更加恶化,于是,斯大林把驻华盛顿大使李维诺夫和驻伦敦大使麦斯基分别召回了苏联国内。这时候,盟国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恐慌的局面。英美与苏之间是一种非零和的共生互利关系,美英武装部队最终于1944年6月6日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三大国的结盟也维持到击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英美在1941—1943年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1944年急于在诺曼底登陆的原因。(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蔑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

——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