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朱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
“存天理,灭人欲
”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入手,让学生懂得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
“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
”,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
——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道德教育的特点。(6分)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来,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下的教育,是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念的共同点,并说明两者形成的不同背景。(13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徳教育观念。教科书明确提出
“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之真义
”、
“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
”,以及
“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
”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
“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
”的目的。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
“修身科
”方针,也把
“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
”放在首要位置上。
——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道德教育观念出现的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