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0.2019届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份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6 浏览数:414

一、单选题

1.

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 法家 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据此可推知,法家(  )

A.与儒家对立而失势B.思想内容较庞杂C.因提倡法治而闻名D.在先秦并未出现

2.

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 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 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3.

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 

吏科

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

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

监督各项祭祀、封增等

兵科

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

对审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

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

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度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

4.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慈禧太后接连发布几道上谕:命王文韶来京陛见,以荣禄暂署直隶总督……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慈禧太后此举(  )

A.实现了对光绪帝的控制B.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C.旨在提高清政府的权威D.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

5.

1919年,陈独秀在文章中指出:无论是18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还是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着它们极口痛骂;但是以后的历史学家会把它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这一表述反映出陈独秀(  )

A.认为法俄两场革命的性质相同B.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C.对俄国十月革命态度发生变化D.已转变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6.

下面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农村各阶层土地拥有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该地(  )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人均土地单位

343

472

548

488

A.顺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调整了封建租佃关系C.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改革D.优先保障中农的利益

7.

下面为画家戈湘岚创作于1954年的作品《春耕》,下列对此画解读合理的是,该画(  ) 

A.再现了农村经济的恢复状况B.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艺术风格C.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D.表明国民经济的调整成效突出

8.

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 希腊人 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 罗马人 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 这反映出(  )

A.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B.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C.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D.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

9.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出口到亚洲的贵金属的价值平均为31.3万英镑,而出口商品的价值平均为9.4万英镑,18世纪中叶时,相应的平均价值分别为81.5万英镑和34万英镑。对这一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英国(  )

A.生产力发展呈下降趋势B.世界殖民霸权初步确立C.重商主义得到较好落实D.工业制造水平不占优势

10.

根据美国选举制度,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组成 选举人团 来选举总统;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者当选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美国总统这种选举方式(  )

A.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点B.削弱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C.规避了联邦制带来的弊端D.落实了三权分立的基本理念

11.

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对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进行界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洁、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不少贪污受贿案件。

——摘编自张乐贤《浅析中国古代治理官吏腐败的对策》

材料二 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 认可听证会 制度…… 认可听证会 就是在公民大会上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三 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总是相伴而行,这从西方发达国家反腐实践中可以看出……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吏治澄清法》。1854年和1855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 枢密院令 ,决定在大不列颠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1870年,政府又颁布了文官改革令,建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柴世民、武丽华《浅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范官员腐败的对策并对其进行评价。(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古代雅典为防范公职人员腐败所采取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防范官员腐败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历经曲折发展。

时间

内容

备注

19491956

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成分,借助苏联经验,建立新民主主义教育。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1951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除旧布新,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19571965

加强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相结合,缩短学制、精简课程1960年,人教社按要求,赶编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把12年学完的内容压缩到10年,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各地开始自编教

文化教育曲折中前进。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19661976

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科书,各地自编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

红色教材,服务于阶级斗争

19771985

重建人教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集中编写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

恢复与调整,吸收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具有过渡性

19861999

1992,允许一些地区和单位按大纲初审稿编写教材。为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1996年,人教社编写和修订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1999年提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重建与创新,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因地制宜,一纲多本,编审分离;教材市场化

1999至今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整、讨论的建议,增加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探索与深化,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个性发展;教材突出基础性、启发性、实践性、时代性、现代性、综合性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材料,围绕教材改革变化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任何一时段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关和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康熙组建了 新满洲 ,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 新满洲 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

——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帝的旗务改革。(7分)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美国希望在欧洲大陆重建一个独立的权力中心,即 第三种力量 来分担遏制的重任,这便是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基础。在冷战初期的几年里(1947~1950 年),美国采取了几种策略在共产主义阵营内打入 楔子 : 第一,区分反苏主义与反共主义,美国实施援助计划来避免直接 反共 ,比如从吝啬的国会手中获得拨款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第二,使莫斯科与其卫星国的关系紧张。第三,鼓励东欧的 铁托主义 ,美国对与苏联决裂的南斯拉夫维持公开的冷淡,同时悄悄地向它提供经济援助。
在至少 10年的时间里,美国可以使用核武器而不用担心苏联的报复,然而,正是 不对称的两难使美国人在实践中欣然接受了 不首先使用 的原则 。美国的自我克制维护了冷战时期那种剑拔弩张同时又小心翼翼的和平。这一做法对苏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冲突最为激烈的大战边缘,两国领导人依然心照不宣地保持了克制。

——摘编自冯峥《美国是如何赢得冷战的? 》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冷战时期的主要战略。(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这些战略所产生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顾维钧是中华民国著名的外交家。当巴黎和会不能满足中国的合理要求时,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顾维钧代表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的创作,他还强调, 我国现时处于四强之一之地位必须维持 。后来在顾维钧的主张下,(中国)又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

——摘编自景晓强《顾维钧与民国多边外交》

材料二 巴黎和会后,顾氏满怀信心地分析说: 虽然拒签之后,中国在国际社会将暂处困境,但是美国国内和约的反对已产生一种新的形势……凡尔赛条约必将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政治争端。 果然,1920年1月,美国共和党在大选中获胜,为了调整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集了华盛领会议……与美合作,对日软硬兼施,终于在1922年2月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有条件地收回了山东的主权和其他权利。

——摘编自陈勇《顾维钧的美国观与中日山东问题的解决》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顾维钧的外交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的个人品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