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3.2019届山西省太原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589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这一活动(  )

A.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B.反映了士族阶层的崛起C.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D.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

2.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

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 循谨 ,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 敕七条 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

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4.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 海禁 政策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5.

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 奸夷 。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  )

A.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B.海禁 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6.

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 潭埠势必永远成废 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 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

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7.

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最终选出了90名参政会委员和30名候补委员,包括社会各阶层成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B.受到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C.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D.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8.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9.

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些现象说明雅典(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C.注重强化城邦意识D.公民政治地位提高

10.

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1813年英国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

A.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工业革命完成激化阶级矛盾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提高待遇D.政府依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11.

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12.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 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 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 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这种模式的出现(  )

A.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B.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C.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D.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乡绅阶层是国家权力末梢的自治主体,充当国家治理乡村的代理人。其来源,一种是未仕但具有准官僚资格的生员、监生、举人;一种是通过科举途径做官而致仕的居乡官僚;第三类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乡里领袖,被地方官任命为 乡约正 ,负责讲解圣谕和约规,以和睦宗族,正地方风俗。明末,顾宪成和高攀龙因政治失败,以乡绅的身份隐居无锡乡里,重修东林书院,主持读书讲学活动,被称为 东林党人 。崇祯年间,乡绅张溥等人在江南地区组织了规模庞大的 复社 组织。东林党和复社都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追求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对晚明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

——摘编自秦德君《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等

材料二 1540—1640年被称为 流动的世纪 ,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乡绅阶层日益兴起。乡绅属于地主阶级,是介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大致包括骑士、缙绅与纹章乡绅三个群体。16世纪初乡绅人数约为6000,到17世纪末增长到约20000人。乡坤人数增加源于社会流动的加快。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与商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新财富增加,一大批出身非绅家庭的新富人士集中涌现,通过努力实现了地位提升。宗教改革后,大量的修道院土地被政府没收并出售,促进了土地市场活跃,为大批新富人士通过购置土地成为乡绅地主提供了条件。国家对于新富之人积极吸纳,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1568年官方纹章院开始向新兴社会人士开放申请,引起人们追逐爵位纹章的热潮,出现了 荣誉膨胀 现象。据统计,1560—1639年间官方授予的新纹章数量多达3760个,而成功晋升绅士的莎士比亚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

——摘编自许明杰《从莎士比亚遗嘱看英国乡绅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乡绅阶层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与英国乡绅的不同点,并分析其成因。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18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228

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僵局。

331

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46

《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5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54

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

637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76

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8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9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925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1112

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本年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历史现象,解读全面准确,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明洪武年间,主要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为主,以土地为中心的鱼鳞图册为辅,互为经纬。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事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有鉴于此,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 定额化 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 定额化 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

——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编定实征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实征册制度产生的影响。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凯南和尼采是冷战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美国战略家。凯南是职业外交家和历史学家,集知识分子特有的天真与执着于一身。凯南认为杜鲁门主义的言辞过于夸张,以自由为名在世界所有地区抵制共产主义,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他的信念是 想要和平,那就采取和平的行动 。凯南反对军备竞赛,希望美国在裁军谈判中做出让步和妥协,他把冷战竞争的结局更多地寄托在苏联的内部变化上。这种立场被认为过于软弱,抑或过于理想化。尼采更像精于算计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他有决断力,重视协作,讲求效率,更相信数据和事实而非直觉。他信奉的是 想要和平,那就准备战争 ,他更重视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分歧和制度性矛盾,并不认为杜鲁门主义有何不妥。尼采认为美国的战略是防御性的,苏联则不然,因此美国必须有更强的军事力量,使苏联不敢发动第一次打击。他认为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有责任运用自己的力量改造世界。

——摘编自石斌《核时代的美国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

(1)根据材料,指出凯南与尼采对美苏关系认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人的冷战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28年11月,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850年,他在美国慈善组织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是耶鲁大学乃至所有美国大学里第一个中国毕业生。1860年11月,容闳前往 天京 ,对洪仁玕提出七条建议:设立武备学校,海军学校,实业学校,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等。但当时天国政权已风雨飘摇,客闳发现太平天国远不是自己想象的理想国,他大失所望,落魄离开。1863年秋,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被正式任命为出洋委员,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之后又受命协助管理江南制造局。1872年春,容闳被任命为出洋副委员,主抓幼童选派和监督事务,他一共选拔并陪同120名幼童出洋。数十年后,这些留学生成长为转型中国的中坚力量。1898年,70岁的容闳积极参加维新派各种学会活动,甚至把自己在北京东安门的寓所提供给维新党领袖作会场。变法失败后,容闳流亡香港,他转而加入革命党阵营,帮助孙中山筹集起义军费。1912年4月21日容闳客死异乡。葬礼上,牧师讲了这样一段悼词: 假如他还没有老,他一定会亲自参加革命,他的与生俱来的、热爱效忠中国的光焰,绚丽燃烧,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他的代表作《西学东渐记》堪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

——摘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容闳一生支持各项进步事业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