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王华同学以“俄国(共俄、苏联)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由此可推断出( )
同学们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据此判断,他们要撰写的调查报告关注点是( )
二、问答题
(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
(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4分)
三、材料题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摘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摘自《大国崛起》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国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国;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自标的巨大障碍。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四、综合题
任务二【解放思想——传承精神文明】(3分) (2)下面的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想想主张?概括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影响。
任务三 【保障民权——关注政治文明】(4分)
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2019年中国“两会”人气话题
●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先后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等
●救命良药进医保
●改农村厕所、建民生工程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博物馆新需求、新功能
●文化+旅游绽放更大魅力
●打赢蓝天保卫战
●安全是网约车的底线
(3)上述法律文献保障了人民的哪些权利?(2分)
(4)2019年“两会”人气话题说明了什么?(2分)
任务四 【协和万邦一一推动文明互鉴】(6分) (5)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河·和·合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