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8.2019届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6 浏览数:457

一、单选题

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  )

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

2.

东晋南朝时期面食十分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祭品。这一饮食习俗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经济重心加速南移B.北方旱作技术的推广C.门阀士族的提倡D.统治者的喜爱

3.

下图为 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 图,图中大运河河道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C.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D.中原地区生态破坏严重

4.

18世纪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中欧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称。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都进行了评估。这一现象表明(  )

A.中欧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B.中欧之间交流不对称C.西方为向中国扩张作准备D.中国 天朝上国 观念严重

5.

京师同文馆和相继兴建的一批洋务学堂,完全从洋务实践需要出发设立具有 实效 的课程,形成了不同于旧学的新学课程体系。这说明(  )

A.新学堂培养出了大批洋务人才B.中国增强了向西方学习的动力C.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D.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6.

孙中山说: 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盖事所必至。 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  )

A.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7.

抗战时期,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二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租。上述史实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对大地主实行控制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抗日热情得到激发D.联合抗日任重道远

8.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  )

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复兴中华伟大的 中国梦 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

9.

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材料反映出(  )

A.罗马统治者的法律至上观念B.万民法不适合罗马社会的发展C.罗马法是维护统治的工具D.罗马法由零散走向体系化

10.

下表为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此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年份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国家为发展农业生产投入资金10亿卢布

63

117

195

拖拉机千辆

170

235

287

收割机千辆

57

59

70

载重汽车千辆

52

102

187

无机肥料百万吨

16

40

65

A.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农业B.苏联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C.完成工业化的苏联反哺农业D.苏联的农业得以迅速发展

11.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后人在讲到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这段历史时,往往都注重讲政治大势,军事攻防,历史学家们很少有人关注到这场发生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城的惨烈大疫。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有一个统计数字,这场大疫夺走20万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当时的人口,估计在80万到100万,也就是说,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明末大鼠疫流行与当时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紧密相连。明朝末期是气象学上所谓的 小冰河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到了持续干旱和低温的侵袭。史载,万历十年、十五年、四十五年,都曾发生瘟疫,也都是大旱之年。崇祯十四年之后,是连续四年的大旱,瘟疫也一直延续到明朝的灭亡之后。旱灾发生后,灾民们会四散逃荒,使得瘟疫也随之四处扩散,而像北京这样的都城,一旦感染瘟疫,又会随着它向外辐射的条条官道,把病菌传到帝国的四面八方。这还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一旦旱灾、瘟疫和战争同时出现的时候——这正是明朝末年的情形——这个社会就开始崩溃了。

——摘编自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没有接触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贾雷德·戴蒙德(美)《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的命运》

材料三 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北方哈尔滨建立起庞大的细菌武器研制基地,由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在平房 死亡工厂 使用大量中国人、苏联人、蒙古人、朝鲜人等做极期残酷的人体试验,研制出鼠疫、霍乱、伤寒、炭疽、赤痢等多种细菌武器……据统计,中国南方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因日军细菌战攻击而死亡的人口约30万。若这 30万人 的死亡数字获国内外学界公认,那便又是一个 南京大屠杀

——陈致远《侵华日军在中同南方实施的细菌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大鼠疫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下新航路开辟后旧大陆病菌在美洲传播与日本侵华期间开展细菌战导致的病菌传播有何异同?(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病菌传播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时间

行人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984

544

9

11

1926

50823

1460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摘自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中外关联。)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员会几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和平与战争】(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磨合与演进的过程,而这一格局的形成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加速和推进的作用。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德、意、日法西斯从1936年开始逐步地推进法西斯世界联盟。因此,以正义战争对抗非正义战争,建立起反法西斯的稳固战场,并由此构筑起抗击法西斯的战争格局,对受到法西斯威胁的国家来说,就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战场的建立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全面抗战到持久稳定抗日战场形成的过程。中国全面抗战有效地支持了苏联的国防,赢得了苏联的宝贵支持,中国抗日战场有效地抑制了日本北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形成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彼此依存的格局。同时,中国抗日战争推动了英美远东政策向日对抗衡方向发展,制约了日本在最为有效的时机内南进太平洋地区,为英美备战赢得了时间,也为亚太反法西斯战场格局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韩永利张愿《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形成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抗战如何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形成。(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科学家,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他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迈克尔·法拉第仅上过两年小学。他13岁时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这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他在工作之余,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后来他被举荐到英国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从此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研究的道路。他提出了电磁感应学说,发现了电场与磁场的联系,提出了磁场力线的假说,发现了电解定律,发现了苯等物质,从而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迈克尔·法拉第出身贫苦家庭,他经过艰苦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大师。他那坚韧不拔、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大无畏精神,他一切从客观实践出发和重视科学实验的唯物主义态度,以及他不盲目崇拜权威和不拘泥传统的观念,和敢于提出独特见解的创新精神,体现了科学家的优秀品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摘编自赵喜臣《电磁学和电化学的奠基人——法拉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迈克尔·法拉第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迈克尔·法拉第的科学贡献。(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