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7415.2019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3
浏览数:330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魏之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
材料中的
“
魏
”
当指( )
A.西周时的魏国
B.战国时的魏国
C.三国时的曹魏
D.北朝时的北魏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下图
“
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
”
描述的场景说明( )
A.画家对胡旋舞姿的感受
B.胡旋舞在唐代传入中原
C.胡旋舞是一种宫廷舞蹈
D.胡旋舞者的身份是胡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右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与下图中的学堂创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用的斗争策略是( )
A.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持久抗日
D.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
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
”
这首中国儿童歌曲产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美国歌手将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创作了歌曲《We Didn't Start The Fire》。其中,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的
“
红色中国
”
,应当是( )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1972年《人民画报》增刊页发布下图这一消息,意在告诉世人( )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A.美国决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关系可能步入正常化轨道
C.美国赞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将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科教兴国
”
战略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
一国两制
”
构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15世纪下半叶,英国有人形容
“
羊蹄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
”
。这喻指的历史现象是( )
A.圈地运动
B.手工工场
C.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英国某位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该思想家是( )
A.培根
B.霍布斯
C.洛克
D.亚当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英国工业化起步的最早迹象源于两大领域的联动发展,它们是( )
A.棉纺织业—蒸汽机
B.蒸汽机—发电机
C.蒸汽机—交通运输业
D.通讯技术—化学工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从旧世界中解放出来,推动世界出现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斯托雷平改革
B.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形成如图所示20世纪各国海军实力对比变化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协定》
D.《九国公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为此提供示范效应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纳粹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题为《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的明信片。标题中的
“
自由
”
当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要挖掘的树根喻指(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英国小说家伊弗莱明从1955年创作了14部007系列小说,小说中的
“
反面角色
”
,不是来自苏联、东德,便是来自中国。由此推知其作品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波黑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两极格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促使下图中B—C阶段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D.启用欧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21.
时空中的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30分)
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把握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5分)
(1)完成下列结构图。(将正确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中)(10分)
(2)将上述结构图中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与下图中所示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填写字母)(5分)。
①文艺复兴发源地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 ③
“
铁血政策
”
发源地 ④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 ⑤《人权宣言》诞生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图像中的
“
早期西学东渐
”
(40分)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对图像史料的辨析,可以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20分)
(1)如果要研究明末清初引入
“
基督教神学
”
这一主题,上述哪些图像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填写序号)(6分)
(2)图像(1)和图像(6)作为史料,是否可以证明西方地理学知识已经传入中国?(1分)请说明理由。(4分)
(3)有人认为,西方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也融入中国。请仔细观察,选择出合适的图像史料,并进行合理的解释。(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报纸中的
“
身份认同
”
(50分)
上海开埠五十年间,由人口二十多万的普通海滨县城,变成人口近百万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相伴而生的华洋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893年有一个寓沪多年的西方人,以
“
中国人呼吾为外国人
”
的落款致信《新闻报》馆称:
“
吾见中国人见我俱呼外国人,然吾在中国已二十余年矣。虽皆以吾为外国人,而吾则相交已久,觉与本国无异。且吾知中国圣人曾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语,故我西人在中国者,应与中国人和好如兄弟一般。现为上海通商开埠迄今五十年,并非西人与中国开兵迄今五十年也。回思五十年以前,本埠租界中荒落情形何堪言状,今试观沪城之南其间风气与五十年前无稍差异,独何以租界中马路如是其洁净也,房屋如是宽绰,人烟如是稠密,与沪南有过之无不及,是皆因中外通商和好,故有如是景象。然此地仍为中国之地,虽曰租界,我西人并不能携带回国,无非使国家商埠商务日益隆,则彼此交易,均沾利益而已。问如此大埠中华曾有几乎?
”
——《新闻报》(中外商人在上海合资兴办)1893年11月16日
材料二
针对该西人的致信,《新闻报》发表文章回应:
“
自开埠以来,商务振兴,惟我上海为盛,此五十年中,利必均沾,益必同受,尔无我乍,我无尔虞,合中外如一家,诚不啻四海皆兄弟焉。……中西官商此后辑睦常敦,澄清永保,官与官交涉共剂其平,商与商贸迁,咸沾其益,沪上幸甚,天下幸甚。
”
——《新闻报》1893年11月18日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
“
西方人
”
对上海开埠通商以来变化的认识。(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新闻报》针对
“
西方人
”
认识是如何回应的?(4分)
(3)你如何看待《新闻报》中
“
西方人的身份认同
”
这一问题讨论?(15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